3月2日下午,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术沙龙在逸夫图书馆七楼专家导引室成功举行。副院长郑直、科研处处长蔡子亮、科研处副处长郭现军、魏晋文化研究所所长马宝记、音乐学院院长刘柳、美术学院院长王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周健、文学院教授王焱、许昌市文化局“非遗”科科长安玉龙、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若军、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王文亭、许昌民俗专家刘向阳、韩晓民以及各单位相关教师等二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沙龙。
科研处副处长郭现军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许昌市文化局“非遗”科安玉龙科长对许昌市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及保护成就做了简要介绍,他说,许昌市极为重视“非遗”工作,多年来对“非遗”资源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挖掘、整理与保护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钧瓷烧制技艺、越调、禹州药会、大禹传说、葛天氏传说等均成为国家级或省级“非遗”项目。这些“非遗”资源需要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他希望许昌学院的“非遗”专家、学者能够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把许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魏晋文化研究所所长马宝记对2011年6月刚刚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和许昌地区入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介绍,希望我校教师要积极借助“非遗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其他与会专家都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做了积极发言,他们普遍认为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抢救好、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整场气氛活跃而热烈、讨论深入而有趣。
最后,副院长郑直代表学校对与会的各位专家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希望以后许昌学院的教师能够与许昌市从事“非遗”的一线专家多交流、多合作,把“非遗”工作做到实处、做得更好。
本次沙龙是在去年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被省文化厅批准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之后的第一次专题会议,必将对我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